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并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代表作品有《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云海玉弓緣》等。另有筆名陳魯、馮瑜寧、梁慧如、李夫人、馮顯華、幻萍、佟碩之、鳳雛生。
他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24年出生。
3月22日,生于廣西蒙山縣文圩鄉屯治村,名陳文統。
1938年十四歲,下半年間,因患瘧疾腹瀉,休學半年。閱讀了大量的名家詞集和兩份象棋棋譜,并補習數學。
1941年十七歲,夏季,轉學到桂林中學,廣泛接觸新文學,喜愛看電影。
1942年十八歲,年間,向《力報》投稿。
1943年十九歲,冬季,中學畢業,到良豐租房自修,準備報考廣西大學。
1944年二十歲,5月,湘桂戰役失利。7月(疑),因戰況變化,被迫返回家中。9月中旬,簡又文、饒宗頤等人來到蒙山避難。不久,拜簡又文為師。10月,桂林淪陷。
1945年二十一歲,月15日,日寇入據蒙山縣城;16日,陳家上下同簡又文等人,出發前往六排山暫避,次日清晨抵達目的地;住約半月,返回。4月,日寇血洗文圩鎮;16日,眾人出發前往鵬漢村暫避,次日晚七時抵達。幾天后日軍及漢奸全部退出蒙山。6月1日,蒙山全縣治安恢復,眾人返回陳家。8月8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6日,隨簡又文返回廣東。不久,考入嶺南大學化學系。
1946年二十二歲;年間,轉入經濟系,結識金應熙。加入中文系“藝文社”。一九四七年二十三歲秋季,任校報《嶺南周報》編輯。年間,奪得嶺南大學象棋比賽冠軍。
1948年二十四歲;元旦,擔任《嶺南周報》總編輯,開始以“幻萍”“馮顯華”的筆名發表左傾文章。
1949年二十五歲;年初,解放軍準備發動渡江戰役。6月,只身前往香港謀職。經校長陳序經推薦,至香港《大公報》任英文翻譯,不久,回蒙山縣參加文藝座談會,向學校捐錢。8月,工作轉正。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和家鄉的消息斷絕。12月11日,廣西全境解放。年底,調副刊科任助理編輯。
1950年二十六歲;2月,任副刊編輯,負責《學習》《文綜》等等周刊。8月,任《大公報》社評委員會成員,是其中最年輕者。不久,社評委員會解散,改任撰述員。向大陸的朋友寄回一些《大公報》。10月5日,香港《新晚報》創刊,被羅孚調至《新晚報》。年底,因父親受誣告被拘押,趕回蒙山,至荔浦縣被彭榮康勸阻,返港。不久,父親被錯殺,享年五十六。年間,任香港“南方學院”講師,負責經濟學。年間,以“陳魯”“梁慧如”之名,創作棋評和歷史小品。
1951年二十七歲;3月(至遲5月),任《新晚報》副刊“天方夜譚”編輯;查良鏞(金庸)調至《新晚報》編輯副刊“下午茶座”,兩人成為同事。
1953年二十九歲;3月14日,以“馮瑜寧”筆名,開《新晚報》“茶座文談”專欄;24日,以“李夫人”筆名,開《新晚報》“李夫人信箱”專欄。年底,吳公儀和陳克夫決定打擂。年間開《新晚報》“一日一聯”專欄。
1954年三十歲;1月18日,被羅孚說服,決定創作武俠小說;19日,《新晚報》預告“本報增刊武俠小說”;20日,《新晚報》發表《龍虎斗京華》,署名“梁羽生”。8月1日,《龍虎斗京華》刊畢;11日,《新晚報》發表《草莽龍蛇傳》。9月,(香港)文宗出版社《龍虎斗京華》,梁羽生小說的第一個版本。年底,(香港)偉青書店成立。
1955年三十一歲;9月,以“陳魯”筆名,負責《大公報》象棋專欄。
1956年三十二歲;2月15日,以“馮瑜寧”筆名,和眾人同開《大公報》“上下古今談”專欄。
1957年三十三歲;5月1日,和林萃如結婚,不久,回大陸蜜月旅行;月間,文宗出版社《三劍樓隨筆》。
1960年三十六歲;年間,《民報》開始轉載梁羽生小說,是首份獲得授權的新加坡報紙。
1962年三十八歲;5月,前往北京;和聶紺弩碰面。年間,游南京玄武湖。年間,隨香港記者代表團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并以《大公報》報社代表身份出席人民大會堂的國宴酒會。(疑)
1964年四十歲;1月,主編《大公報》文史周刊“古與今”,至1966年5月結束。
1965年四十一歲;11月,至香港大會堂演講“十五年來中國象棋之發展”。
1966年四十二歲;6月,完全解除報社職務,保留“撰述員”頭銜,此后只創作武俠小說和期評。
1976年五十二歲;11月,赴馬尼拉觀看第六屆亞洲象棋錦標賽。年底,香港的天地圖書有限公司成立。
1977年五十三歲;3月5日,參加“春季港日圍棋對抗賽”,力克日本初段棋手松元福雄。
1984年六十歲;9月1日,至新加坡的南洋客屬會總禮堂,演講“從武俠小說到歷史小說”;3日,至新加坡的海世界活海鮮酒樓,演講“武俠小說與現代社會”。12月29日,以“新派”武俠小說創始人身份,出席北京的全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并和“美國間諜”羅孚碰面。
1987年六十三歲;2月15日,回到蒙山縣,受熱烈歡迎,停留三天。7月15日,臺灣解除戒嚴狀態。9月,偕夫人赴澳大利亞定居。11月10日,和臺灣的風云時代出版公司簽約,授權出版武俠小說與散文集。12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和中國文化研究所聯合舉辦“香港國際中國武俠小說研討會”,武俠小說受學界肯定。
1992年六十八歲;6月,文化藝術出版社《新武俠二十家》(陳墨),大陸首部詳論梁羽生的書籍。年間,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和(深圳)海天出版社“梁羽生系列”,大陸首套有授權的梁羽生小說集。
1994年七十歲;1月,悉尼作家節安排“中國武俠小說專題研討”,演講“中國的武與俠”,并稱“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今天在座的我們的嘉賓金庸先生”。6月,查出膀胱癌。9月18日,至Chatswood地區的基督教堂受洗。10月,癌細胞復發,再度住院手術。年間,風云時代出版公司“梁羽生武俠作品精選”。
1995年七十一歲;7月22日,至悉尼圖書館舉行關于武俠小說的講座。9月22日,北京舉行“首屆武俠文學研討會”,和金庸同獲“金劍獎”;下旬,為黃苗子夫妻即將舉行的書畫聯展致辭。11月20日,以評委身份,出席“澳洲華文作家協會首屆杰出青年獎”頒獎儀式。
1997年七十三歲;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月間,發表《金應熙的博學與迷惘》。9月,百劍堂主病逝,向《大公報》寄挽聯。
2001年七十七歲;2月4日,出席對上海作協代表團赴澳的歡迎晚宴。冬季,同意蒙山縣政協建設“梁羽生公園”的想法。11月25日,訪問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27日,演講“早期的新派武俠小說”;29日,出席校方舉辦的武俠小說座談會。12月1日,離開浸會大學;月間,至深圳參觀“世界之窗”。年間,廣東旅游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梁羽生小說全集”再版。
2004年八十歲;11月,返回香港;30日,獲得香港嶺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的學位。12月4日,至廣州購書中心舉行讀者見面會;5日,至中山大學康樂校園(嶺南大學舊址)為廣州校友會的“校友日”致開幕詞;14日,接受《今古傳奇·武俠版》的采訪,為該社編輯鳳歌的武俠小說《昆侖》題名,并為著名網絡武俠論壇“舊雨樓·清風閣”題名。年間,接受廣西電視臺的采訪。
2005年八十一歲;年初,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訪。夏季,再度收到廣西電視臺的邀請,決定回鄉度中秋。8月初,和妻子確定行程,并購買巨額保險;8月16日,廣西電視臺和《廣西日報》聯合推出“我與梁羽生”大型有獎征文活動;。9月上旬,飛抵香港(剛剛做完白內障手術);14日,飛抵桂林市兩江國際機場,受熱烈歡迎,“梁羽生公園”動工;15日,十時舉行“梁羽生中秋故鄉行媒體見面會”并解釋筆名,十四時至十五時做客新浪嘉賓聊天室,十六時三十分出席鄉親見面會;16日,上午回母校桂林中學慶賀百年校慶,下午至廣西師范大學王城校區的禮堂演講“武俠小說與通識教育”并接受該校的名譽教授證書;17日,來到南寧的廣西電視臺,錄制該臺文體頻道“真情講述”欄目的“文心俠骨共嬋娟”中秋晚會;19日,動身回港。10月4日,至香港浸會大學演講“江湖俠士情”。年間,廣東旅游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梁羽生小說全集”三版。
2006年八十二歲;7月26日,舉行“梁羽生文化收藏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活動,捐贈藏書、對聯、書信、手稿、剪報、照片、著作共計八百八十二件,成為第一個被列入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武俠小說家。年底,返港。12月8日,以主禮嘉賓的身份,出席天地圖書有限公司的三十周年慶典,并贈送對聯;13日,出席恩師饒宗頤的九十華誕慶典。住旅館時夜間中風,右半邊肢體不能動彈,立即送往九龍醫院。
2007年八十三歲;4月,香港中央圖書館的香港文學資料室舉辦“梁羽生武俠小說簡介”展覽,長達兩月。6月,病情稍見緩和,轉到悉尼的陳秉達養老院。
2008年八十四歲;8月8日,奧運會開幕之前,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發表感言;月間,臺灣的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梁羽生散文》。11月7日,獲“澳華文化界終身成就獎”。12月16日,接受田地、張曉燕、趙立江的探訪,首肯“私家偵探”(渠誠)等人的資料整理成果。
2009年1月22日八十五歲(未滿),病逝悉尼;家屬向媒體發布消息。
梁羽生熱點
發文章龍牧4年前
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