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始建于北魏時期,是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明代初被毀。共存世達800多年,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寺院之一。《益都縣圖志》有“龍興寺,在城西北隅。北齊武平四年賜南陽寺,隋開皇元年改曰長樂,又曰道藏,則天天授二年改名大云,玄宗開元十八年始號龍興...
禹門口亦名龍門,位于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峪中。古人有“龍門三激浪,平地一聲雷”的贊嘆,可見黃河狂濤在此聲勢之大,桀騖不馴。唐詩“咆哮萬里涌龍門”,形象地勾畫出龍門三激浪的壯觀景象。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龍門為禹所鑿,廣八十步,...
歷山舜王坪景區位于垣曲縣東北部的垣曲、沁水、陽城交界處,是黃河·歷山風景區的主景區之一,景區內植被旺盛、溝壑縱橫、山巒奇秀、飛瀑奔騰,自然、人文景觀眾多,有南天門、松林陣、斬龍臺、鈷累坡、舜王廟、舜王犁溝等30余處。舜王坪,海拔2358米。...
中條山中條山 地理位置特點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60千米,寬 10 ~ 15 千米。主峰雪花山 ,海拔1994米,位于山西省永濟市東南 ?。東北端與王屋山相接的歷山,海拔2322米,為涑水河發源地。中條山依山勢可分為三段:東段稱歷山,以舜王...
又稱五龍廟,在芮城縣城北面四公里古芮國魏城遺址的北部。廟內所奉祀的水神封號“廣仁王”,因以名廟。由戲臺、廂房、正殿組成,屬四合院形制廟堂建筑。正殿為唐大和五年(831)修造。面寬五間,深三間,屋頂坡度平緩。殿內無柱,梁架全部露明。廟內現存唐...
奔騰咆哮的黃河,一出龍門,被秦嶺山脈阻攔,于是掉頭向東,浩浩蕩蕩,蜿蜒于寬達10多公里的河道上,穿中原,過齊魯,馳騁千里,匯入渤海。沿途山川險要,良田萬頃,車馬如潮,景色宜人。在黃河北岸的山西省境內,從上流到下流,相繼有風陵渡、大禹渡和茅津...
絳州三堂位于新絳縣西部,三樓分別是鐘樓、樂樓、鼓樓。在近距離內三樓并峙,全國罕見。絳州三樓南北鼎形排列,鐘樓在南,樂樓在東,鼓樓偏北。鐘樓創建于北宋乾德元年(963),元、明兩代重修。臺基聳立,樓身四面拱券門洞,十字歇山頂,內懸萬斤鐵鐘,為...
冰雪王國主題樂園位于中國死海——運城鹽湖景區旁,場館占地20000平米,是集“吃、住、游、購、娛”于一體的冰雪主題樂園。
園區模仿世界精典童話故事場景打造,分迪斯尼迷宮、小天使婚禮廣場、冰上急速滑道、北極雪鄉小鎮、冰上過山車、飛天大滑道、海...
古邑萬泉的解店鎮,即今萬榮縣城所在地,有東岳廟,其中的飛云樓,構筑精巧,巍峨壯觀。 東岳廟,即泰山神廟,是祭掃東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東岳大帝“黃飛虎”。現今,東岳大帝的塑像已廢,唯廟內建筑多保存完好。廟為座北向南,南北長 212米,東...
位于山西省永濟縣城東20公里處,以五老峰、古蒲州為中心,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云仙閣等6個景區,較高的月坪梁海拔2100米,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區內重巒疊嶂,懸崖峭壁,怪石險洞,并有奇花異木,珍禽異獸和清幽澤潤的山泉流水,山上巖洞...
在山西萬榮解店鎮(今縣城)東南隅。坐北向南,面臨大街。創建年代不詳,唐貞觀時已有,元至元二二八年(1291年)至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明、清時多次重修。現存飛云樓、午門、獻殿、享亭、東岳大帝殿、閻王殿等。飛云樓為清代重建,其余多為元建...
絳守居園池歷經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官衙州牧的添建維修,一千三百多年的風云變幻,形成幾個大的格局和面貌,成為我國園林史研究的重要資料。從隋唐時期的“自然山水園林”到宋元時期的“建筑山水園林”,直至明清時期的“寫意山水園林”,一脈相承,形...
絳北大峽谷旅游風景區,位于山西省絳縣么里鎮境內,觀賞面積20平方公里,目前景區開發多個旅游項目,是晉南地區*集中的以吃、住、游、玩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境地。
絳北大峽谷旅游風景區有多處原始森林,整個景區主要以核桃園、香菇種植、森林、湖泊為主體;...
大禹渡在芮城縣東南的神柏峪。相傳大禹治水時,休息于柏樹之下俯察河勢,并乘船東下,鑿開三門,導河入海。后人將此樹稱為神柏,并建廟以祀,其地則稱“大禹渡”。它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一座規模宏大,結構新穎的集灌溉、旅游為一體的旅游勝地。七十年代這里...
扁鵲墓位于今永濟市虞鄉鎮清華村東,墓冢高約1.67米,周長約50米。墓旁有石羊一對、古槐1株。...
在芮城縣城北里許。創建于北宋天圣年間,明、清時曾予重修?,F僅存宋建磚塔。增平面八角形,十三層,高約48米。塔身錐形,逐級向內收縮,檐下磚雕斗拱,完全仿木結構形制,古樸蒼勁。塔中空。直達頂層,各層原有樓板,可緣梯攀登、現已不存。塔內保存有部分...
萬榮西灘景區位于萬榮縣黃河濕地,現有人工湖面3000余畝,沙灘1000畝,荷塘1000畝,蘆葦蕩2000畝,生態林4000畝、優質溫泉2處。有畫舫、快艇、帆船等各類船只130多艘,建長廊300米,配套了餐飲住宿等設施。蘆綠花香,魚躍鳥鳴,被...
汾陰后土祠,位于山西省萬榮縣西南40公里處黃河岸邊廟前村北,是神州大地上較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媧氏的祠廟。后土圣母是中華古老之祖,土地至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內祠廟之冠,北京天壇之源。它作為華夏根祖文化的源頭,已越來越顯現出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
位于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國都城遺址上。這是一處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古建筑,它以壁畫藝術聞名天下。這里的壁畫,是我國現存壁畫藝術的瑰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永樂宮,原來一處道觀,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
池神廟坐落在山西運城市南郊,位于中國古老的鹽池邊上。是我國唯一一座池神廟,也是歷代帝王朝拜池神必到之處。原為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運城之所以成名,就在于其為鹽運之城。
我國古老,規模較大的池鹽...
司馬光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夏縣城北15公里的鳴條岡。司馬光墓地分為塋地、碑樓、碑亭、余慶禪寺等幾個部分。塋地位于右翼,禪院列于左翼,碑樓在前方。 碑樓高大,壯觀,內有“司馬溫國公神道碑”一通。碑身厚碩高大,碑文介紹了司馬光一...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總面積32158.3公頃。中條山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三皇五帝中的堯、舜、禹、湯都曾活躍于此。距今二萬三千到一萬六千年的下川遺址就在公園內。 ?中條山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園”之美稱,據調查有種子植物...
太平興國寺塔矗立于運城市的安邑鎮內東北隅,創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0),原名南海塔。塔平面為八角形,原高86米,13級,現存71米,11級。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塔從頂端裂至第七級,縫寬一尺有余。萬歷年間,在又一次大地震中,...
位于山西省永濟縣,總面積300平方公里。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五老峰風景區以五老峰、古蒲州為中心,包括王官峪、云仙閣、龍頭山、黃河灘岸等六個景區。 五老峰史稱東華山,海拔1993.8米,屬丹霞地貌,奇峰險峻,雙瀑飛流,巖洞幽深...
王官峪古稱“王官城”、“王官谷”,位于永濟市以東40余里的中條山麓,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谷幽壑深,峰險石奇,泉秀溪麗,景色醉人,是運城著名的旅游觀光勝地。據記載,唐代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曾于此隱居,并留下了不少動人的佳話與供人憑吊的遺跡...
夏縣溫泉金海岸商務會館位于山西運城夏縣城東2.5公里的春燕山腳下,林木掩映,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松柏綴綠,奇花異草,風景宜人,已建為溫泉洗浴住宿。會館現有溫泉井一眼,熱源豐富,水溫分別為42度、48度、45度。為不同季節供水帶來方便。水中含...
圣天湖被譽為山西河流濕地的典范、中原黃河濕地的明珠,是一處河道變遷遺跡性的濕地,現已開發為圣天湖濕地生態休閑度假區。2000畝( 133.34 公頃)野生荷花和6000畝(400公頃)水域面積,冬天的上萬只天鵝以及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成為...
太平興國寺塔矗立于運城市的安邑鎮內東北隅,創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0),原名南海塔。塔平面為八角形,原高86米,13級,現存71米,11級。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塔從頂端裂至第七級,縫寬一尺有余。萬歷年間,在又一次大地震中,...
歷山風景區位于恒曲縣歷山鎮,包括自然保護區和原始大森林兩部分,以山青水秀、谷幽洞奇而著稱。由于獨特的地殼地貌,復雜的地質結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氣候條件造就了歷山千余平方公里境內奇峰高聳,峽谷清幽,溶洞成群,高山草甸等“雄、奇、險、俊”...
在山西新絳縣城西北17公里光村。寺區林蔭蔽日,寺址高聳。建筑高低層迭,錯落有致。唐貞觀年間敕建,宋、元兩金代曾予補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大修。鐘鼓二樓聳峙于寺前兩側,中線自前至后有山門、天王殿、彌陀殿、后大殿四進院落,兩側襯以廂房配...
壽圣寺磚塔位于山西省芮城縣縣城東北0.5公里處的巷口村西,俗稱“塔寺”。該塔創建于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元、明、清歷代均有重修。舊稱“芮城八景”之一的“塔寺晨鐘”即指此。佛寺建塔以藏經、供佛或藏佛骨,據宋代姚宗道《塔寺創建法堂記》一文...
歷山皇姑幔景區是垣曲黃河歷山風景區的主景區。歷山皇姑幔景區海拔2134米,為歷山第二大高峰,是傳說中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生活起居的地方,因時常霧云迷漫,形成帳幔而得名。歷山皇姑幔景區內山勢雄偉,古林茂密,藤蔓交錯,怪石林立,降水豐沛,云霧...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濟縣境內的峨眉塬頭。南向緊鄰古蒲州城址,東連西廂村。寺址高聳,松柏滿垣,西臨黃河灣,水勢洶涌澎湃;東近中條山,猶如屏障峙立,視線廣闊而開朗。塬頭之下一條寬闊的坡底長街,是當年通向長安的古驛道。這里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
中國萬榮笑話博覽園位于山西運城市區以北38公里處的萬榮縣閻景村,占地面積234畝,東臨亞洲“金字塔”孤峰山景區,南依晉南獨特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是中華大地上一家以笑文化為載體的娛樂園,是中國笑文化休閑娛樂、保健養生的產學研基地,是黃河金三角...
絳州大堂位居新絳縣城西高垣之上,新絳中學校內(原州署衙門內)。東西長29.20米,南北寬15.40米,占地面積311.28平方米。始建于唐,現存大堂建筑為元代重建遺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大堂內仍有四塊大型石質覆盆式蓮花柱礎可以炫耀唐...
自古以來,運城鹽湖就以盛產“潞鹽”而聞名于世。據研究,“潞鹽”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以前。遠古時期,舜帝巡視運城鹽湖時曾禁不住撫琴吟唱《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高度概括了運城鹽...
鳳凰歡樂谷位于鳳凰谷森林公園東溝上方,距山口大瀑布直線距離500米,途中林木茂密、鳥語花香。其間九個連體湖面碧波蕩漾,數十組瀑布飛流直下,從隱藏于山水之間的木、石登山步道拾階而上,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點綴其中。...
古稱絳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臨汾盆地西南邊緣,北靠呂梁山,南依峨嵋嶺,汾、澮二河穿境而過。絳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時曾為晉都,戰國時屬魏。南北朝時,北魏置東雍州,北周明帝改為絳州。隋開皇三年( 583)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距今已有一...
在山西稷山縣西南4公里南陽村。創建年代不詳,元代重建,明成化七年(1471年)增建舞庭一座,清代又局部修繕。廟內布局敞朗,建筑壯麗,山門三間,舞庭圍廊,左右十帥殿與后土殿對峙,正殿五楹,兩側垛殿配襯。正殿本名法王殿,懸山式,前檐插廊,斗拱五...
雙塔又稱“雁塔”,坐落在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城北隅,東西對峙。雙塔創自隋唐,此處原為寺院,今寺已毀,僅存雙塔。“雙塔交影” 也是當地 名景?!半p塔交影”又稱“雙塔斜影”,是指農歷正月、九月十五黃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陽和月亮同時位于東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