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立于大同市區內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它不僅裝點了大同市的容顏,而且烘托出了這座歷史名城的古老風貌。鼓樓創建于明代,清代順治、乾隆年間兩次修整。外觀呈方形,面闊、共三層且均為進深三間,底層磚石砌成,中為十字穿心門洞,行人可縱橫通行。這座三檐...
為北方萬山之宗王,它西街雁門,東跨太行,南屏三晉,北臨燕云,一百零八峰纏綿數百里,奔騰起伏,橫亙塞上,氣勢磅礴,以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眾多的文物古跡而聞名遐爾。...
原來是大同城南興國寺山門前的照壁,于1980年拆遷于善化寺。壁長19.9米,高7米,厚1.48米。壁面用五彩琉璃鑲砌,下筑須彌座。須彌座的束腰雕有蛇、兔、牛、馬等十多種動物,姿態各異。壁頂是仿木構房屋建筑形式,鑲嵌著屋檐、斗拱、瓦垅、垂蓮柱...
除北魏碑刻外,大同存世的歷代碑銘還有很多。近年來陸續出土的唐代墓志銘中不乏書刻俱佳的佳品;善化寺內南宋朱弁撰文、孔固書丹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和同它比肩而立的金代大文學家、書法家黨懷英篆額的《大金西京普恩寺再修釋迦如來成道碑銘并...
任舉,字勇烈,清提督。其墓在大同城東十里水坡寺前,謚勇烈,御賜碑文、石獸并存。大同清任勇烈墓位于北岳恒山腳下的金龍峽,大同城東十里水坡寺前,距大同市約80公里。...
晉華宮礦是同煤集團唯一的一個多井口現代化礦井。2000年該礦利用井下開采完的工作面設計開發出集知識性、觀賞性、科普性于一體的特色工業旅游項目——"井下探秘游",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首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2003年,"井下探秘游"趨于成熟,正...
位于大同城東北陽高縣古城鎮許家窯村南1.5公里處。許家窯人遺址距今約10萬年,屬舊石器時代中期。1976~1977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進行發掘,遺址內含人類化石和大量石制品、古角器以及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人類化石有許家窯人...
天鎮溫泉度假村位于美麗的環翠山南麓、古長城腳下,距縣火車站2公里,鄰張同公路500米,周圍是碧波萬傾、綠樹成蔭的田園山莊,環境幽雅、僻靜。總營業面積9232m2,擁有95間客房可供出租,標準間、商務套、華麗套,大、中、小會議室,裝修華貴,各...
水神山也稱烈女山,位于我省盂縣縣城東北5公里處,海拔1200米,三山環抱,山勢迤邐,松柏疊翠,在山腰處,建有一廟宇———烈女祠,亦名“圣母祠”,當地人稱“奶奶廟”。相傳,趙匡胤陳橋兵變后,后周世宗柴榮之女柴花公主為避戰亂,攜宮女潛入此山,面...
桃花山位于紅石塄鄉沙湖門一帶,山下泉水奔涌,山上桃花爛漫,經過大自然千百萬年的造化,形成了一系列天然溶洞群,主要有桃花洞、蝙蝠洞。桃花洞位于桃花山海拔1900米處。該洞距今已有170萬年的歷史,并且仍處在生長期。洞內鐘乳林立,形態各異,有的...
大字灣的懸崖是恒山主峰南端的一峭壁,陡峭的崖壁上鐫刻著恒宗兩個大字,字體工整、剛勁有力、氣勢磅礴、神韻天然,每個字高13米,筆畫粗如棟梁,與雄渾天成的恒山融為一體,相得益彰,遠遠看去,就像一塊巨大無比的字匾,懸掛在頂天立地的石壁之上,峭巖旁...
云崗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大同市境內,1992年11月經林業部批準建立,占地面積23.95萬畝,氣勢恢宏的云岡石窟和吳官屯石窟群,有清幽寧靜的佛字灣、觀音堂、焦山寺等寺廟建筑,還有綠樹繁花、景色宜人的云岡公園。其中云岡石窟群是景區中的較好...
平型關戰役遺址位于繁峙縣附近,靈丘縣城西橋溝一帶,因距古長城關隘平型關約5公里而得名,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縣文廟一龍壁,大同的一龍壁共有四座,以兩座為一組,分兩組按八字形挺立于原明代大同縣文廟的兩側。以龍壁為八字墻,這在大同市現存諸龍壁之中獨此一處。從雕塑風格看,此壁應為清代遺物。這四座一龍壁皆為單面龍壁,黃色琉璃龍圖案鑲于磚壁中央。
*對一龍...
吳官屯石窟位于北魏時以佛教圣地而著稱的云崗溝內,在云崗石窟西北面8公里處。吳官屯石窟開鑿于濱河的懸崖峭壁上,其下為武周川(今名十里河),河水自西北向東南。北處有十五個石窟,但規模很小。吳官屯石窟的開鑿,同云崗石窟是分不開的。在北魏時,武周山...
馬總兵宅邸是明代大同鎮新平堡總兵馬芳的官邸,是典型的北方民間四合院建筑。現存宅邸,是他的一個附屬宅邸,真正總府在這個宅子的西邊,已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拆除。這個宅子是明嘉靖年間所建,其中照壁和大門的磚雕,有關學者十分欣賞,反映了當時較高的技藝。...
小龍門位于冊田水庫生態旅游風景區下游五公里處,屬陽高縣境內,距市區約60公里。湖水北岸綠樹成蔭,南岸高地上古堡與云天相接。西南陡峭山體間原有寺廟已完全修復,人稱洪門寺。山體向東北方伸出部分有一孔洞,被稱為“象鼻”,對照縣志上的圖,可以看出這...
曇曜五窟是云崗開鑿較早,氣魄宏大的窟群,即現在的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五窟六窟毗連成一組雙窟,規模宏偉,雕飾瑰麗,技法熟練,為云岡藝術之精髓。...
馬鋪山,也稱小白登山,位于大同城東五公里處。西臨御河,東接采涼山,南傍張同公路,北靠方山。歷史上白登之戰正在此處。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年),劉邦親自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出征匈奴,先在銅提(今山西沁縣)告捷,后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
吉家莊村南臨殿山北麓,桑干河南岸。遺址位于桑干河二級階地上,遺址面積約1平方公里,大部分現為農田耕地,屬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地面殘存遺物非常豐富,東北部有曲曲折折的小溝,從斷層可以看到灰坑和灰層。灰層厚達2.5米至3米左右,遺物數量不少,未...
清河東河道總督栗毓美墓在渾源縣東南二里,晉贈太子太保,謚號恭勤,石獸、碑文并存,今人稱“栗家墳”。...
得勝堡建于明初,是外長城的重要隘口,京包鐵路與長城在此交匯,晉蒙兩省在此分界。得勝堡以北1公里即是得勝口,是連接口里口外的重要關口。由得勝堡、鎮羌堡、四城堡、得勝月城組成了一個具有邊墻關隘、守關城堡、屯兵鎮城及邊塞馬市的連環堡群。四堡之間相...
千福山,位于廣靈縣城西北三公里處,屬九華山一峰,北依群山,南臨壺水,海拔1254米,是縣城遮寒避暑是天然屏障。登峰眺望,廣靈盆地山川盡收眼底,身臨其境,疑入畫中,令人心曠神怡,為縣內宗教名山。
千福山峰頂廟宇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共有各類殿宇...
魏碑書體在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占有重要地位。大同作為北魏早期都城達九十六年,可以說是魏碑書體的一個發祥地。現今留存下來的北魏碑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書法藝術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司馬金龍墓表、墓志,1965年出土于大同市城東6...
山西省大同市的火山群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東部,是我國第四紀火山群之一,大約在6萬年前就停止了噴發,所以也是華北地區著名的死火山群。目前已知的有30多座火山,主要分布于大同盆地東部,可以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東區在許堡、神泉寺一帶。西區指...
青瓷窯遺址分布在十里河北岸第二級階地后緣。發現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大同市文化局、大同市博物館聯合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舊石器1000多件和一批動物化石。石器包括石錘、石鑿、刮削器、尖狀器等,動物...
大同市體育館建于1982年,1986年正式投付使用。體育館坐落在大同市城區新建南路,工人體育場東南側,占地面積4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 15836.07平方米。外形南北向呈長方形,外墻白色無釉面磚,東西兩面各有2幅15米X6.38米、15...
云林寺又名云林禪寺,俗稱西寺,座落在陽高城內西門南側。建于明代,由皇帝下詔而建。 云林寺原是一座完整的組群建筑,座北向南,東西寬60米,南北長約200米,總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有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朵殿、鐘鼓樓等。...
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位于大同市礦區煤峪口南溝。因其擁有兩個容納日寇侵華期間被害礦工尸骸的山洞而得 ?大同煤礦展覽館名。自1962年建館以來,先后接待上百萬中外憑吊者,成為聞名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萬人坑”是大同煤礦展覽館的別稱,因其...
第20窟的坐佛,是云岡著名的露天大佛,可能是由于某次地震災害,窟前半壁山崖崩塌,至使坐佛暴露在外,巍然獨存。據推測,他是依照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似一位閱盡滄桑、雄才大略的長者,在陽光下俯視人間。正因成了露天雕像,所以雖是坐姿,卻...
“萬人坑”是大同煤礦展覽館的別稱,位于大同市礦區煤峪口南溝,因其擁有兩個容納日寇侵華期間被害礦工尸骸的山洞而得名。上洞寬5米多,深40多米,系一自然山洞。下洞寬4米左右,深70多米,為舊時小煤窯的坑道。在兩個洞內,堆滿了日軍二戰期間占領大同...
觀音堂位于大同城西7.5公里的一座小山崗上。建于遼代。曾毀于兵火。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大同,觀音堂再次毀于兵火。現存的建筑系順治8年(公元1651年),在舊址重建,屢加修蕞至今。1996年1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布局緊湊。戲...
坤圣水山莊內設有標準泳池一個,兒童水上樂園一個,溫泉池若干,洗浴休閑中心。同時集餐飲、住宿于一體,是您休閑、旅游、度假的好去處。...
陽高縣古城堡漢墓群位于陽高縣城東南方60里之古城鎮,包括南梨園溝河東岸漢墓25個。兩岸漢墓15個、古城堡北漢墓8個、古城堡東漢墓10個。...
保平堡是明長城大同鎮關隘,位于山西省天鎮縣境內,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周長一里七分。城墻高3.6丈。筑有東門。東門高5米,寬3米,進深11米,磚券門洞,門有石額“鎮云”。...
侵華日軍天鎮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八·八慘案”而設。為了不忘這個日子、不忘貧弱國家受日軍侵略的歷史、不忘那些死難同胞,1946年6月1日,抗日民主政府在東門甕圈修建天鎮縣蒙難同胞紀念塔,將一千二百四十個難胞姓名刻于碑上,前以序、后...
位于大同城北25公里處,與長城相鄰。四周群山聳峙,山青水碧,風景秀麗。在南部山頂上,有北魏馮太后墓——永固陵。北魏時期,這里曾經建有靈泉宮和靈泉池,是規模較大的皇家行宮。整個墓室坐北向南,里面設有墓道、前室。雨道、主室等磚砌部分,建筑規模宏...
長城又稱“邊墻”。大同鎮邊墻五堡有內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說的“邊墻五堡”是指“內五堡”,即鎮邊、鎮川、宏賜、鎮魯、鎮河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始建于明代,是為防御蒙古族南侵而修建的。它們分布在大同府城西北50多里的長城沿線上,每堡相...
暮色蒼茫中,山西省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歷經1500余年的云岡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依然一如既往地安詳微笑,巍然獨坐。而在數十米外的景區外看來,大佛卻似乎有些“無奈”,只可見下上半部,下半部已被巨大的建筑防護欄所掩蓋...
東河南站站址在山西省靈丘縣東河南鎮。建于1971年。隸屬太原鐵路局管轄。現為四等站。東河南站四季鮮明,春季里氣溫回升很快,平均氣溫6.5~9.1℃。多大風,降雨較少。夏季氣候溫和,平均氣溫在19~21.8℃之間,雨水集中。大同的夏天涼爽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