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觀華山旅游風景區位于華陰、洛南、潼關縣交界處,因與華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接壤而得名。這里因地勢變化,有明顯的垂直分帶自然景觀,登臨之間,植物不斷變化,以物狀情,便有不同的感受,山林中還有金絲雀、蒼鷺、黑鸛、狼、豹、鹿、野豬、麂子等珍稀動物。...
四八烈士陵園位于延安市區北7公里處的李家。“四、八”烈士陵園是全國首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陵園背枕青山,松柏環繞,面對延河,莊嚴肅穆。
塔尖上有象征中國共產黨的鐮刀斧頭圖案,金光閃爍,塔頂頂層四面嵌著四顆鎦金五角星,代表中國人民的事...
中央印刷廠就設在清涼山萬佛洞內。它是中共中央長征到達陜北后,于1937年春重建的,主要承印報紙、政治理論書籍、文件和中小學課本等。1947年3月停辦;1948年又恢復;1952年一部分遷西安為陜西日報印刷廠,一部分則留下為延安印刷廠。...
木蘭陵園和牡丹隔河對峙,建于農田基建中毀掉的花家陵花木蘭墓的下側,占地約1300平方米,為一古典式建筑群。大門上“木蘭陵園”4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出自行署顧問王廷壁的手筆。
陵園內頗為顯著的是花木蘭坐騎石雕,刻工精細,既有古代石刻的風骨,又展...
梁家河村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方向5公里處,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
延安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唯一的城郊生態型森林公園,名勝古跡大部分布在公園內,三山環二水、萬花獨一秀、真可謂城中有公園、園中有古城。是一個多功能、綜合性,具有突出特點的國家森林公園。包含的景點有寶塔山、清涼山、萬花山、鳳凰山、摩崖石刻、杜公祠等...
萬花山又名牡丹山,位于延安市西南16公里處,以漫山遍谷的野生牡丹而聞名。這里是中國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集中了上萬株野生牡丹,每年的春夏時節,姹紫嫣紅的牡丹競相盛放,香氣襲人,美景怡人。
萬花山總面積約一千多畝,滿山翠柏,枝葉繁茂,四季常青。...
鳳凰山位于延安城中心,乃延安“四大名山”之一,因“葉生吹簫引鳳”鳳凰山風景圖的傳說而得名,古往今來堪稱延安一大名勝之地。
清《延安府志》載:“城跨其上,雉堞巍然,為郡山首,上有鎮西樓,宋范仲淹建,殘碑猶存”。風景名勝鳳凰山高處海拔1132米...
魯藝舊址位于延安城東北5公里橋兒溝,現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窯洞數十孔。屬1961年國務院頒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8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楊聯名公布《創立緣起》,指出“藝術、戲劇、音樂、美術...
陜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位于延安市城內南關街,現在是群眾休閑、觀光的去處。陜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位于延安市城內南關街。毛澤東在此寫下了《學習和時局》、《關于重慶談判》等著作。這里現保存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張聞天、彭德懷等人舊居和書...
永寧山古寨位于志丹縣永寧鎮,洛河東側,婹子川口對岸,海拔1312米,東西走向,長2.2公里,寬1.5公里,全為紅砂石質,山梁向洛河突起一山嘴,洛河環繞其東、西、南三面,山頭巍然獨立,峭巖絕壁,早在宋代為防范北軍南侵在山上建立起這軍事要寨。
...
棗園革命舊址景區進門是四方形磚木結構的中央小禮堂,與之相對的一邊是作戰研究室、休息室和機要辦公室三座相類似的平房。山上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同志的舊居。
棗園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紅軍挺進延安后,為社會部駐地,改名“延園”。現在的舊址上...
安塞縣博物館位于安塞縣城內正街。建于1996年,建筑面積800平方米。陳列分5個單元:1、戎韻狄風2、秦關漢寨 3、隋唐風采 4、宋夏相爭 5、封建末世。
該館全面展現了安塞縣歷史和文物概貌。館中還展示了“安塞民間美術”,有民間剪紙、民間繪...
中華同心碑林,由全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從東、北、西三面環抱功德壇。同心碑林總占地面積1367.2平方米,每座碑戰占地面積42.75平方米。
碑的位址依自然地形由南至北逐步上升,碑林外沿植以松柏環衛。呈現出...
寶塔山下的延河橋,是一座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敞肩式拱橋建筑傳統技藝的石拱橋,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格。
全橋總長123米,3孔凈跨各30米,主拱采用立墻空腹拱的形式,即在每個大跨上設有6個小拱,橋身輕秀,承載力強。寶塔山和延河橋,相諧相輝,已經是...
會峰寨巍峨險峻,東臨黃河天塹,西南兩側瀕臨寨河深谷,四面懸崖突兀,峭壁嶙峋,僅西北有條狹隘的崾峴為徑與山寨相通。...
杜公祠,位于延安市寶塔區七里鋪東,坐東向西,面對大川,祠下邊便是210國道,杏水從祠前緩緩流過。當年這里曾是一個石灣,傳說大文學家、大詩人杜甫來延時曾在這里枕鞋夜息,后人便依勢鑿窟建了祠堂,以示紀念。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暴發的“安...
直羅鎮(ZhiluoZhen)位于陜西省富縣西45公里。原為漢雕陰縣地。公元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戶部尚書崔仲方筑城居之,城枕羅水,其川平直,故名直羅城。直羅鎮因直羅鎮戰役而出名。...
陜西黃陵國家森林公園成立于2002年,公園境內森林茂密蔥郁、環境清雅宜人,以黃帝文化為主脈的人文景觀資源源遠流長,令世人矚目。
到公園游玩,既可欣賞自然風光,觀賞珍稀動植物,又可領略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盡情飽覽治途文物古跡。...
富縣塔位于富縣城西北500米左右的西山坡上。塔身為磚結構,面向正東。平面呈四邊四角,每邊長8米多,直徑8.5米,塔高32.8米,分為十層。
塔內有方形小室直通頂層,原筑有木梯可以攀登。塔外每層均辟有門,第四層東門兩側還飾有窗戶。*、二層轉角...
100多米,方圓數里,水汽遮天 ,氣勢磅礴,是游覽觀賞瀑布的好季節。也因此就產生“晴空灑雨”這一著名景觀。...
五龍柏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南16公里的杜甫川萬花山景區跑馬梁邊緣。這五株側柏同根連體而生,故被稱為"五龍柏"。
五龍柏遠看似五條小龍,栩栩如生,變化多端,別有情致。多年來,方圓數里鄉民常以此樹預測天氣。如每年驚蟄一過,當地紅日高照,睛空萬里;...
清涼山萬佛寺也稱萬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市城東黃陵縣西四十公里處的雙龍鎮峪村西清涼山,石窟開鑿于半山石崖間。始建于隋唐,落成于宋,重修于金、元、明。石窟依山鑿石而成,有大小石佛萬余。其石窟鬼斧神工,巧奪天工,是珍貴...
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位于南泥灣革命舊址,通過實物、圖片詳細介紹了當年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經過。
南泥灣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方圓百里。1941年春,由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陜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所以,1941年春,八...
位于延安棗園文化廣場負一層的“延安1938”主題街區,作為延安棗園文化廣場體驗式旅游的一個亮點,依照老延安城的街衢通道、市井布設格局,提取文化、建筑、民俗等元素而給予創新設計,讓老延安城原有的歷史與記憶“復活”,展現給人們一個活生生的“老延...
延安北站位于陜西省延安寶塔區七里鋪街。延安北站氣候干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7.7℃~10.6℃,降水少。較適宜的旅游時間為春秋季節。...
湫沿山周恩來遇險地位于延安市南約20公里處的湫沿山溝,現210國道旁。
1937年4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周恩來乘車從延安出發,前往西安準備同蔣介石會晤,并繼續同國民黨談判,同行的有紅軍前敵總指揮聞副參謀長張云逸、調任紅軍駐西安辦事...
石宮寺石窟,又稱鐘山石窟,位于陜西省子長縣城西15公里的鐘山山麓,始建于宋治平四年(1067年),以后各代都有重修。鐘山石窟繼承發展了唐代以來的雕塑藝術,令人耳目一新。
萬佛洞周圍還有一些較小的石窟,里面也雕鑿著一些石刻造像,在石窟旁邊遺留...
雨岔大峽谷位于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城西北方向56公里的下寺灣鎮雨岔村。專家稱為“黃土高原自然地縫奇觀”,緣起億萬年前的強烈地震造成地表被切割成縫,及億萬年間的山洪沖刷后,慢慢形成這樣獨特峽谷地貌。前發現峽谷四處,分別位于雨岔溝的龍巴溝峽谷、花...
延安市區西北約3公里處的楊家嶺(革命舊址),是毛主席等老一輩中央領導人在延安居住時間較長的一個地方。
從1938年日軍轟炸延安后,當時的中共中央就搬到了這里,一直到1943年10月才離開。期間,中共中央在這里領導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陜西延川黃河蛇曲是發育在秦晉大峽谷中的大型深切嵌入式蛇曲群體,規模宏大,總面積17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面積56.2平方公里。
陜西延川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分四個地質遺跡景觀區,包括延水關河谷階地貌旅游區、蘇亞灣高原生態旅游區、乾坤灣蛇曲...
延安市委黨校,位于延安市王家坪。延安黨校原是中共中央黨校二部和中國女子大學的舊址。建國50年來,延安市委黨校曾經歷了多次搬遷校址、更改校名的曲折發展過程,時時處處都銘刻著時代的烙印。...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龍縣瓦子街鄉政府所在地,是為了紀念解放戰爭時期西北戰場上著名的瓦子街戰役中我軍陣亡的革命英烈而修建的。
紀念館內以祥實豐富的文獻資料再現了當年我參戰部隊全體指戰員、眾志成城、英勇奮戰的英雄壯觀。該陵園已成...
王家灣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市安塞縣王家灣鄉王家灣村。1947年4月13日-6月8日,中共中央機關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轉戰陜北期間,在此居住。舊址為1排5孔坐北面南的土窯洞。東起2孔窯洞由房東居住,其余3孔窯洞為套洞,任弼時住第3孔窯洞。
毛...
瓦窯堡革命舊址包括中共中央舊址、中央軍委舊址、中國抗日紅軍軍政大學舊址、瓦窯堡會議舊址和毛澤東舊居、劉少奇舊居、周恩來舊居、張聞天舊居等,位于城內中山街南側下河灘田家院。
這里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抗日戰爭前夕,著名的瓦窯堡會議(中共...
黃帝陵是中國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北距延安162公里,南距西安165公里。黃帝陵所在的橋山總面積8500畝,沮水環繞,擁有古柏8萬余株,是世界上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柏群。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座四季常青、風景獨特的綠島奇觀...
府君廟位于村南500米處,坐北朝南,占地450平方米,有南北兩殿。何年所建不詳,毀于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20世紀40年代,大殿成廢墟,北殿殘壁尚存,其刻有“白衣大士祠”的石碑和石匾完好無損。...
千佛寺石窟又稱萬佛寺、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市黃陵縣西四十公里處的雙龍鎮峪村西,俘丘山碧霞宮西北角。此處有巖突兀,頂平壁峭,人稱山上山,石山西南角建“即武當”石坊。
千佛寺石窟歷史悠久,為中國石窟藝術瑰寶。196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功德壇位于廟院西側的陵軸線上,東臨軒轅廟,西望縣城,南對印臺山,北接陵道,是陵區結構的結點。
功德壇的主題是:傾懷黃帝的功德和業績。平面為圓形,直徑54米,先后分為內、中、外三個環壁,正面設天鼎,地鼎,圓心置人鼎,鼎高一丈三尺,中如十石壅,...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盧溝橋事變,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國共兩黨經過多次談判,終于達成了合作宣言,以國共兩黨合作為特征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縣馮家村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