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屈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至:到。到死也不屈服。形容英勇頑強,視死如歸。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二張援襄》:“貴身被數十創,力不支,遂為生得,至死不屈。”
基礎信息
拼音zhì sǐ bù qū
注音ㄓˋ ㄙˇ ㄅㄨˋ ㄑㄨ
感情至死不屈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視死如歸
反義詞貪生怕死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木本水源(意思解釋)
- 烽火連年(意思解釋)
- 有兩下子(意思解釋)
- 失敗是成功之母(意思解釋)
- 富貴驕人(意思解釋)
- 學而時習之(意思解釋)
- 視微知著(意思解釋)
- 擦肩而過(意思解釋)
- 歸十歸一(意思解釋)
- 有權有勢(意思解釋)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釋)
- 連珠炮(意思解釋)
- 戶告人曉(意思解釋)
- 吳下阿蒙(意思解釋)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意思解釋)
- 穢德垢行(意思解釋)
- 陽春白雪(意思解釋)
- 室邇人遙(意思解釋)
- 勝友如云(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釋)
- 忙不擇價(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釋)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釋)
- 樂以忘憂(意思解釋)
- 密鑼緊鼓(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至死不屈的意思解釋、至死不屈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聲東擊西 |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術;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實際進攻西邊。聲:聲張;擊:打擊。 |
| 短褐不全 | 短褐:粗麻布短衣。粗布短衣還破舊不完整。形容生活貧苦。 |
| 骨肉分離 | 骨肉:指父母兄弟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 胸無大志 | 心里沒有遠大志向。 |
| 從俗浮沉 |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
| 力所能及 | 及:達到。自己的力量能達到。 |
| 不驕不躁 | 驕:驕傲;躁:急躁。不驕傲;不急躁。 |
| 明知故問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卻還要故意問別人。 |
| 無時無刻 | 時、刻:時間;時候。沒有一時一刻。 |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現指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 |
| 愛才如渴 |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 |
| 喜新厭舊 |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
| 反老還童 | 反: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體;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 |
| 異途同歸 | 途:道路;歸:歸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歸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徑;得到相同的效果;達到相同的目的。 |
| 休戚是同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形容關系密切,同甘共苦。 |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 前仆后繼 | 仆:倒下;繼: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緊跟上去。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 |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 福善禍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
| 面授機宜 | 面:當面;授:教;傳授;機宜:適應時機的對策、辦法。當面教給應采取的機密的對策或措施。 |
| 天下為一 | 一:統一。指國家統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