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其善者而從之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擇:選擇;從:跟從、學習。選擇好的、正確的事情去遵循、學習。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例子毛澤東《1957年夏季的形勢》: “然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批判之。”
基礎信息
拼音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注音ㄗㄜˊ ㄑ一ˊ ㄕㄢˋ ㄓㄜˇ ㄦˊ ㄘㄨㄥˊ ㄓ
感情擇其善者而從之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擇善而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止戈為武(意思解釋)
- 使心用腹(意思解釋)
- 用心竭力(意思解釋)
- 彬彬有禮(意思解釋)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釋)
- 命中注定(意思解釋)
- 拭目以待(意思解釋)
- 材輕德薄(意思解釋)
- 膽寒發豎(意思解釋)
- 蝶粉蜂黃(意思解釋)
- 算盡錙銖(意思解釋)
- 下臨無地(意思解釋)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釋)
- 花拳繡腿(意思解釋)
- 萬里長城(意思解釋)
- 危急關頭(意思解釋)
- 敲詐勒索(意思解釋)
- 扶搖直上(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風虎云龍(意思解釋)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釋)
- 妙語連珠(意思解釋)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釋)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意思解釋)
- 色厲內荏(意思解釋)
- 單刀直入(意思解釋)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釋)
- 冒失鬼(意思解釋)
※ 擇其善者而從之的意思解釋、擇其善者而從之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肝髓流野 | 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尸橫遍野。 |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 白日見鬼 | 大白天見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閑、冷落。現多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 |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 一干二凈 | 形容非常干凈;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 款學寡聞 | 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 動魄驚心 |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
| 立地書櫥 |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
| 古里古怪 | 怪異、奇特。 |
| 無稽之談 |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 平地一聲雷 |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 勤學苦練 |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 盡誠竭節 |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 超然物外 | 超然:脫離;不介入;物:客觀世界。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對現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 圖窮匕見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 |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寫下字據保存進來,以作憑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