黿鳴鱉應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比喻互相感應,一倡一和。
出處《后漢書·張衡傳》:“高祖踞洗,以對酈生,當此之會,乃黿鳴而鱉應也,故能同心戮力。”
例子《舊唐書·李密傳》:“黿鳴鱉應,見機而作,宜各鳩率子弟,共建功名。”
基礎信息
拼音yuán míng biē yìng
注音ㄩㄢˊ ㄇ一ㄥˊ ㄅ一ㄝ 一ㄥˋ
繁體黿鳴鱉應
感情黿鳴鱉應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一倡一和。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離世遁上(意思解釋)
- 逆道亂常(意思解釋)
- 高聳入云(意思解釋)
- 老奸巨猾(意思解釋)
- 如臂使指(意思解釋)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意思解釋)
- 惜指失掌(意思解釋)
- 當機立斷(意思解釋)
- 簡明扼要(意思解釋)
- 九霄云外(意思解釋)
- 路無拾遺(意思解釋)
- 顧影弄姿(意思解釋)
- 驚鴻艷影(意思解釋)
- 前腳后腳(意思解釋)
- 救經引足(意思解釋)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釋)
- 絆腳石(意思解釋)
- 鬼頭鬼腦(意思解釋)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釋)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釋)
- 孝子賢孫(意思解釋)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釋)
- 勝友如云(意思解釋)
- 風虎云龍(意思解釋)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釋)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釋)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釋)
- 鳳協鸞和(意思解釋)
※ 黿鳴鱉應的意思解釋、黿鳴鱉應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刑期無刑 |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
| 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黃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霧遮蔽日月或風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 饑腸轆轆 | 饑腸:饑餓的肚子;轆轆:象聲詞;車輪滾動的聲音。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
| 算盡錙銖 | 算:計算;錙銖:舊制1兩=4錙,1兩=24銖,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指苛斂錢財。 |
| 快心滿志 | 見“快心遂意”。 |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 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 吳下阿蒙 |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
| 道山學海 | 道、學:學問。學識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學識淵博。 |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 春光明媚 | 明媚:鮮艷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 不可磨滅 |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
| 羊質虎皮 |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 粉墨登場 |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 穩如泰山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 雙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 |
| 性命攸關 | 攸:所。形容事關重大,非常緊要 |
| 別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聰明伶俐 | 伶俐:靈活。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記憶力和理解力強。 |
| 群山四應 | 應:應和。四面群山紛紛響應。比喻一聲號召,人們群起響應。 |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 |
| 頭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 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
| 勿謂言之不預 | 不要說事先沒有說過,表示事前已講明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