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武櫜兵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見“偃武息戈”。
出處《北史·高允傳》:“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基礎信息
拼音yǎn wǔ qióng bīng
注音一ㄢˇ ㄨˇ ㄑㄩㄥˊ ㄅ一ㄥ
感情偃武櫜兵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偃武息戈、偃武休兵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分道揚鑣(意思解釋)
- 全科人兒(意思解釋)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解釋)
- 夢幻泡影(意思解釋)
- 高屋建瓴(意思解釋)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意思解釋)
- 鑒影度形(意思解釋)
- 想望豐采(意思解釋)
- 四書五經(意思解釋)
- 損人不利己(意思解釋)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釋)
- 玉卮無當(意思解釋)
- 云天霧地(意思解釋)
- 下臨無地(意思解釋)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結駟連騎(意思解釋)
- 視死如歸(意思解釋)
- 進銳退速(意思解釋)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釋)
- 經史百子(意思解釋)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釋)
- 似曾相識(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釋)
- 陰陽怪氣(意思解釋)
※ 偃武櫜兵的意思解釋、偃武櫜兵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勤儉節約 | 指人勤于勞作而生活簡單儉樸。 |
| 合浦珠還 |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
| 致遠恐泥 | 致遠:到達遠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滯拘泥,難行。恐怕妨礙實現遠大目標。比喻小技無補于大業。 |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 |
| 易子而教 | 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 空谷傳聲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發出音響;立即可以聽到回聲。比喻很快有所反響。 |
| 百戰百勝 | 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戰;所向無敵。 |
| 源源不斷 | 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斷。 |
| 夫唱婦隨 | 唱:原為“倡”;即倡議;提出某種意見。丈夫說什么;妻子也跟著說什么。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表現。形容夫妻和睦。 |
| 萬馬奔騰 |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奔騰:跳躍著奔跑。 |
| 逆來順受 |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
| 進銳退速 | 銳:迅速。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 |
| 度己失期 | 估計己經誤了期限。 |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 作壁上觀 |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
| 量能授官 | 根據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適當官職。 |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 滿園春色 |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
| 遺世絕俗 |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 雷大雨小 | 比喻說得多,做得少,聲勢很大,實效很小。 |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 唯利是圖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 歡聚一堂 | 歡樂地聚集在一起。 |
| 人盡其才 |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盡:全部用出。 |
| 以夷制夷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
| 憐香惜玉 | 憐、惜:愛護;愛憐;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對美女的溫存、憐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