嘵音瘏口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猶言舌敝唇焦。形容說話之多,費盡口舌。
出處梁啟超《本館第一百冊祝辭》:“雖然,菲封不棄,敝帚自珍,嘵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勞,不欲泯沒。”
例子《辛亥革命·政聞社宣言書》:“不憚嘵音瘏口為國民告,務喚起一般國民政治上之熱心。”
基礎信息
拼音xiāo yīn kōng kǒu
注音ㄒ一ㄠ 一ㄣ ㄎㄨㄥ ㄎㄡˇ
繁體嘵音瘏口
感情嘵音瘏口是中性詞。
用法作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卵與石斗(意思解釋)
- 假公濟私(意思解釋)
- 學以致用(意思解釋)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意思解釋)
- 香銷玉沉(意思解釋)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釋)
- 理直氣壯(意思解釋)
- 賢母良妻(意思解釋)
- 男大當婚(意思解釋)
- 不寧唯是(意思解釋)
- 暴露無遺(意思解釋)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釋)
- 爭分奪秒(意思解釋)
- 息息相關(意思解釋)
- 絕路逢生(意思解釋)
- 金蟬脫殼(意思解釋)
- 過五關斬六將(意思解釋)
- 牛星織女(意思解釋)
- 超凡入圣(意思解釋)
- 比翼鳥(意思解釋)
- 云游天下(意思解釋)
- 爾虞我詐(意思解釋)
- 替死鬼(意思解釋)
- 規規矩矩(意思解釋)
- 雕梁畫棟(意思解釋)
- 老黃牛(意思解釋)
- 慨當以慷(意思解釋)
- 四鄰八舍(意思解釋)
※ 嘵音瘏口的意思解釋、嘵音瘏口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不屑一顧 | 不屑:認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顧: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對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 學以致用 |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致:使達到;用:實際應用。 |
| 裾馬襟牛 | 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亦作“襟裾馬牛”。 |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 壓歲錢 |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 |
| 楊柳依依 | 楊柳:古詩文中楊柳通用,泛指柳樹。依依:輕柔的樣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
| 安安靜靜 | 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
| 投石問路 |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借以探測情況。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話就說。直:直爽。 |
| 推三阻四 |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 神出鬼入 |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 絆腳石 | 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 鉆木取火 |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 匡謬正俗 | 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
| 閑情逸趣 | 同“閑情逸致”。 |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 人面狗心 |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
|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 充耳不聞 |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 戰不旋踵 | 旋:轉。踵:腳后跟。打仗時不向后轉。形容勇猛向前。 |
| 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 轟轟烈烈 | 轟轟:像聲詞;形容巨大聲響;烈烈:火焰盛燃的樣子。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