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例子咱們應該齊心協力地聯合搞這個項目,不應該像過去那樣三足鼎立。
基礎信息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注音ㄙㄢ ㄗㄨˊ ㄉ一ㄥˇ ㄌ一ˋ
正音“足”,不能讀作“zhú”。
感情三足鼎立是中性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辨形“立”,不能寫作“力”。
近義詞鼎足三分、鼎足之勢
反義詞不打自敗
英語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聾者之歌(意思解釋)
- 謳功頌德(意思解釋)
- 故家喬木(意思解釋)
- 反求諸己(意思解釋)
- 殺手锏(意思解釋)
- 說雨談云(意思解釋)
- 舉重若輕(意思解釋)
- 舉善薦賢(意思解釋)
- 謙受益,滿招損(意思解釋)
- 驚心動魄(意思解釋)
- 野沒遺賢(意思解釋)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釋)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釋)
- 因噎廢食(意思解釋)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鉆木取火(意思解釋)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釋)
- 通今達古(意思解釋)
- 打情賣笑(意思解釋)
- 一條龍(意思解釋)
- 風聲鶴唳(意思解釋)
- 粉墨登場(意思解釋)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釋)
- 無影無蹤(意思解釋)
- 伸手不見五指(意思解釋)
- 張徨失措(意思解釋)
- 揮戈反日(意思解釋)
※ 三足鼎立的意思解釋、三足鼎立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薪貴于桂 | 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價飛漲。 |
| 著手回春 |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也比喻醫術高明。 |
| 意氣風發 |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形容俊偉豪邁。形容氣概豪邁;精神振奮。 |
| 連編累牘 | 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
| 大失所望 |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 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 雄心壯志 | 偉大的理想;宏偉的志愿。 |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藝作品形象生動;內容充實。 |
| 款學寡聞 | 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 散帶衡門 |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 |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 細水長流 |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 圖窮匕見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
| 大勢所趨 | 大勢:總體局勢;趨:向、往。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 |
| 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贊嘆語。謂此是良辰。 |
| 鳳友鸞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結成的夫婦。②比喻男女間情投意合。 |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 善自為謀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 |
| 振聾發聵 |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
| 滿天飛 | 形容到處都是。亦作“滿空飛”。 |
| 抗塵走俗 | 形容為了名利,到處奔走鉆營。 |
| 地平天成 |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 遠近馳名 | 在相當大范圍內都是很有名的。 |
| 大顯神通 | 神通:原為佛教用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極其高超的本領。形容充分顯示出高超的本領。 |
| 東扯西拉 | 形容說話離題,沒有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