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忍視,耳不忍聞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出處康有為《大同書》乙部:“若將其坑降之跡演以雜劇,累一月描寫之,當無人不惻動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視,耳不忍聞矣。”
基礎信息
拼音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ˇ ㄕˋ,ㄦˇ ㄅㄨˋ ㄖㄣˇ ㄨㄣˊ
繁體目不忍視,耳不忍聞
感情目不忍視,耳不忍聞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事件或局面等。
近義詞目不忍見,耳不堪聞
英語One's eyes could not bear the scen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從俗就簡(意思解釋)
- 自己人(意思解釋)
- 親上成親(意思解釋)
- 進讒害賢(意思解釋)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釋)
- 無關緊要(意思解釋)
- 平心而論(意思解釋)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釋)
- 打情賣笑(意思解釋)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釋)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釋)
- 穩如泰山(意思解釋)
- 男大當婚(意思解釋)
- 歐風美雨(意思解釋)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釋)
- 可有可無(意思解釋)
- 繁榮富強(意思解釋)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意思解釋)
- 形形色色(意思解釋)
- 湖海飄零(意思解釋)
- 欲速則不達(意思解釋)
- 強人所難(意思解釋)
- 一彈指頃(意思解釋)
- 甘之如飴(意思解釋)
- 天緣湊合(意思解釋)
- 口是心非(意思解釋)
- 濫用職權(意思解釋)
- 一清二楚(意思解釋)
※ 目不忍視,耳不忍聞的意思解釋、目不忍視,耳不忍聞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中正無私 | 中正:正直。端莊正直,不存私心。 |
| 縫衣淺帶 | 寬袖大帶是古代儒者的服飾,借指儒者。 |
| 經史子集 | 經:經書,儒家經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 聾者之歌 | 聾者學人唱歌,卻聽不到歌聲,無以自樂。形容模仿別人的行為,實際上并不了解其中真義。 |
| 香草美人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 陳言務去 | 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 |
| 漏洞百出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現次數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說話、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 |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現指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 |
| 安于現狀 | 安: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現狀:目前的狀況。習慣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 |
| 連編累牘 | 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 發號施令 | 發、施:發布;下達;號:號令、命令。發布命令;下達指示;進行指揮。 |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 半夜三更 | 三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半夜子時為三更;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
| 陽春白雪 |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 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
| 薪盡火滅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死亡。 |
| 服氣吞露 | 服氣:導引之術,即氣功。指修煉道術。 |
| 牛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 息兵罷戰 | 兵:打仗。停止或結束戰爭。 |
| 鑿壁偷光 | 在墻上鑿開一個小孔;偷借鄰家的燈光讀書。形容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刻苦學習。 |
| 不言而喻 | 言:說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
| 一如既往 | 指態度沒有變化;完全像從前一樣。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 |
| 皮松肉緊 | 形容漫不經心,寬泛而無關緊要 |
| 虎頭蛇尾 | 頭大像老虎一樣;尾巴像蛇一樣細。比喻做事有始無終;起初聲勢很大;后來勁頭很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