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孫山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名字排在孫山后面。指考試未被錄取;榜上無名。
出處宋 范公偁《過庭錄》:“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托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例子若不幸名落孫山,那時更自難堪。(清 黃小配《大馬扁》第一回)
基礎信息
拼音míng luò sūn shān
注音ㄇ一ㄥˊ ㄌㄨㄛˋ ㄙㄨㄣ ㄕㄢ
繁體名落孫山
正音“落”,不能讀作“là”。
感情名落孫山是貶義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謎語寫中文
近義詞一敗涂地
反義詞名列前茅
英語fail in an examination
俄語провалиться на экзáменах
日語落第(らくだい)する。不合格(ふごうかく)になる,試験(しけん)に落ちる
德語im Examen bzw. bei einer Wahl durchfalle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不動聲色(意思解釋)
- 日月合壁(意思解釋)
- 風馳電掣(意思解釋)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釋)
- 夜深人靜(意思解釋)
- 天之驕子(意思解釋)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釋)
- 安于現狀(意思解釋)
- 愛才如渴(意思解釋)
- 時易世變(意思解釋)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釋)
- 經緯天下(意思解釋)
- 撈一把(意思解釋)
- 困而不學(意思解釋)
- 視死如歸(意思解釋)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釋)
- 繪聲繪影(意思解釋)
- 生公說法(意思解釋)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釋)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叫苦連天(意思解釋)
- 粉墨登場(意思解釋)
- 忙不擇價(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釋)
- 氣味相投(意思解釋)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釋)
※ 名落孫山的意思解釋、名落孫山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虛位以待 | 留著位置等待。 |
| 枉尺直尋 | 枉:彎曲;直:伸直;尋: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卻有一尋。比喻在小處委屈一些,以求得較大的好處。 |
| 道骨仙風 | 謂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氣質神采。 |
| 吉星高照 | 吉星:指福、祿、壽三星;古人以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臨。借指能帶來吉祥的人或事物。 |
| 苦盡甘來 | 盡:終結;甘:甜;美好。比喻艱苦的日子已經過去;美好的時光已經到來。 |
| 一視同仁 | 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
| 僧多粥少 |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
| 酒囊飯袋 | 囊:口袋。裝酒裝飯的口袋。喻指只會喝酒吃飯而毫無能力的人。 |
| 有約在先 | 已經約定好了。指事情的處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 香銷玉沉 | 香、玉:美女;銷:通“消”,消失。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
| 廣闊天地 | 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 |
| 推三阻四 |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 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
| 下臨無地 | 臨:居高處朝向低處。從高往下看,望不見底。形容地勢極其陡峭。 |
| 喔咿儒睨 | 儒睨:強笑的樣子。形容老著臉皮,強作歡顏。 |
| 語重心長 |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 吳下阿蒙 |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
| 抱恨黃泉 | 黃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陰間。心懷遺憾離開人世,死有遺恨。 |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 馬牛其風 | 謂馬、牛奔逸。《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 之子于歸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 斷織勸學 |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