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誅筆伐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口:指言語;誅:責罰;筆:指文字。伐:征討。用言語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出處明 汪廷訥《三祝記 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
例子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新文化的先驅者們對封建主義文化毫不留情地展開了口誅筆伐。
基礎信息
拼音kǒu zhū bǐ fá
注音ㄎㄡˇ ㄓㄨ ㄅ一ˇ ㄈㄚˊ
繁體口誅筆伐
正音“伐”,不能讀作“dài”。
感情口誅筆伐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對壞人壞事的揭發與批評。
辨形“誅”,不能寫作“洙”;“伐”,不能寫作“代”。
近義詞大張撻伐
英語denounce by tongue and open
俄語казнить пером и словом
日語口頭であばき,文章で責める
德語etwas mündlich und schriftlich verurteile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痛定思痛(意思解釋)
- 反求諸己(意思解釋)
- 信及豚魚(意思解釋)
- 富貴驕人(意思解釋)
- 當仁不讓(意思解釋)
- 樂道好古(意思解釋)
- 和風細雨(意思解釋)
- 動蕩不定(意思解釋)
- 空谷傳聲(意思解釋)
- 促膝談心(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千絲萬縷(意思解釋)
- 將寡兵微(意思解釋)
- 連珠炮(意思解釋)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釋)
- 一條龍(意思解釋)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釋)
- 知往鑒今(意思解釋)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意思解釋)
- 笑貌聲音(意思解釋)
- 綠林強盜(意思解釋)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釋)
- 奮起直追(意思解釋)
- 呼風喚雨(意思解釋)
※ 口誅筆伐的意思解釋、口誅筆伐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重整旗鼓 | 重:重戰;整:整頓;整治;旗鼓: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用以代表軍事力量。比喻失敗或受挫后;重新整頓組織力量;準備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
| 默默無聞 | 默默:沒有聲息;聞:出名。無聲無息;不為人知。 |
| 身無分文 | 形容非常貧窮。 |
| 名士風流 | 名士的風度和習氣。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 |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 戒驕戒躁 |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
| 存而不議 | 存:保留;議:討論。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
| 香銷玉沉 | 香、玉:美女;銷:通“消”,消失。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
| 叫化子 | 乞丐。 |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無限高遠的地方。 |
| 色中餓鬼 |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 |
| 將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敗。兵少將少。形容兵力薄弱。 |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 鈿合金釵 | 鈿盒和金釵,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 |
| 錯落有致 | 致:別致;有情趣;錯落:參差交錯;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 皮笑肉不笑 |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帶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輕寒”、“料峭春寒”。 |
| 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 不寧唯是 | 寧:請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
| 圖窮匕見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
| 刮目相看 |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 唯利是圖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 |
| 騰聲飛實 | 傳揚名聲與功業。謂使名實俱得傳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