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直筆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于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后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基礎信息
拼音dǒng hú zhí bǐ
注音ㄉㄨㄥˇ ㄏㄨˊ ㄓˊ ㄅ一ˇ
繁體蕫狐直筆
感情董狐直筆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尊重歷史事實。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明若觀火(意思解釋)
- 百川歸海(意思解釋)
- 頤指氣使(意思解釋)
- 火樹銀花(意思解釋)
- 斗唇合舌(意思解釋)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釋)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赴湯蹈火(意思解釋)
- 奇貨可居(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釋)
- 胡支扯葉(意思解釋)
- 天網恢恢(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意思解釋)
- 背鄉離井(意思解釋)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釋)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釋)
- 薪盡火滅(意思解釋)
- 不問青紅皂白(意思解釋)
- 騰聲飛實(意思解釋)
- 土生土長(意思解釋)
- 揮戈反日(意思解釋)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釋)
- 西學東漸(意思解釋)
※ 董狐直筆的意思解釋、董狐直筆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孤身只影 | 形容孤單一人。 |
| 暈頭轉向 | 暈:頭腦發昏;轉向:辨不清方向。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 |
| 氣充志驕 | 謂心滿意得,驕傲自大。 |
| 以權謀私 | 以:憑借;權:權力;權勢;謀:謀求;謀取;私:私利。憑著權利謀取私利。 |
| 繩鋸木斷 | 拉繩作鋸;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小;條件雖差;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 |
| 當機立斷 | 面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面臨;斷:決斷。 |
| 慌里慌張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
| 神出鬼入 |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
| 十全大補 | 藥名。含有十種名貴的滋補藥物。比喻某項方案或方法對事情有巨大補益。 |
| 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 撈一把 |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
| 囊螢照雪 |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 反面無情 | 翻臉不講情面。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不留情面。 |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 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 前腳后腳 | 比喻緊跟著。 |
| 望而生畏 | 看著就害怕。生畏:害怕。 |
| 白發蒼蒼 | 蒼蒼:灰白色。形容年邁而頭發花白。 |
| 道山學海 | 道、學:學問。學識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學識淵博。 |
| 各行各業 |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 |
| 皮笑肉不笑 |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 短壽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
| 熱氣騰騰 | 熱氣:溫度高的氣體;騰騰:氣體不斷上升的樣子。原意為熱氣盛大。比喻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
| 坐懷不亂 |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 |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