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論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動或剝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刪改。內容正確;不能更改的論斷。
出處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論曹吳體法》第一卷:“況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p>
例子故曰:民智者,富強之原。此懸諸日月不刊之論也。(嚴復《原強》)
基礎信息
拼音bù kān zhī lùn
注音ㄅㄨˋ ㄎㄢ ㄓ ㄌㄨㄣˋ
繁體不刊之論
正音“論”,不能讀作“lún”。
感情不刊之論是中性詞。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形容不能改變的言論。
辨形“論”,不能寫作“倫”。
辨析不刊之論和“不易之論”;都可形容不能改變的言論。但不刊之論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滅;“不易之論”形容論斷或意見正確;不可改變。
近義詞天經地義、不易之論
反義詞無稽之談、不經之談
英語opinion that holds tru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自拔來歸(意思解釋)
- 憂喜交集(意思解釋)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意思解釋)
- 前瞻后顧(意思解釋)
- 外圓內方(意思解釋)
- 大包大攬(意思解釋)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釋)
- 頓挫抑揚(意思解釋)
- 云天霧地(意思解釋)
- 吃不了兜著走(意思解釋)
- 作賊心虛(意思解釋)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釋)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思解釋)
- 龍馭上賓(意思解釋)
- 羊質虎皮(意思解釋)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釋)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釋)
- 華不再揚(意思解釋)
- 天下為一(意思解釋)
- 服氣吞露(意思解釋)
- 拆東墻補西墻(意思解釋)
- 神不知鬼不覺(意思解釋)
- 金蟬脫殼(意思解釋)
- 振聾發聵(意思解釋)
- 抗塵走俗(意思解釋)
- 去住兩難(意思解釋)
- 鑿壁偷光(意思解釋)
- 一清二楚(意思解釋)
※ 不刊之論的意思解釋、不刊之論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婦人醇酒 | 謂沉湎于酒色。語本《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閑……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td> |
| 青山綠水 | 泛稱美好山河。 |
| 溝滿壕平 | 形容飽滿。 |
| 七搭八扯 | 同“七搭八搭”。 |
| 暴發戶 | 指突然發了財得了勢的人。 |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無限高遠的地方。 |
| 苦口之藥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 異途同歸 | 途:道路;歸:歸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歸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徑;得到相同的效果;達到相同的目的。 |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 一條龍 |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 |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 唇槍舌劍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 閑情逸致 | 逸:安閑;致:興致。指毫無事物所累;輕松超逸的情趣。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
| 法不阿貴 | 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意思是秉公執法;不畏權貴。 |
| 似是而非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 超然物外 | 超然:脫離;不介入;物:客觀世界。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對現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 善善惡惡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
| 無影無蹤 |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 不寧唯是 | 寧:請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 歐風美雨 | 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