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之誓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誓:盟約,諾言。指婦女喪夫后守節不嫁
出處《詩經 鄘風 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之。”
例子青松摧折,哀斷女蘿之心;丹節孤高, 終守柏舟之誓。唐陳子昂《唐故袁州參軍李府君妻張氏墓志銘》
基礎信息
拼音bǎi zhōu zhī shì
注音ㄅㄞˇ ㄓㄡ ㄓ ㄕˋ
繁體栢舟之誓
感情柏舟之誓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婦女。
近義詞柏舟之節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芒刺在背(意思解釋)
- 致遠恐泥(意思解釋)
- 個人主義(意思解釋)
- 來去無蹤(意思解釋)
- 囊螢映雪(意思解釋)
- 筋疲力竭(意思解釋)
- 野沒遺賢(意思解釋)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釋)
- 百無一是(意思解釋)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釋)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釋)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釋)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釋)
- 飽食暖衣(意思解釋)
- 專心一志(意思解釋)
- 抱恨黃泉(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興高采烈(意思解釋)
- 奇貨可居(意思解釋)
- 經史百子(意思解釋)
- 舞刀躍馬(意思解釋)
- 滿園春色(意思解釋)
- 縱橫天下(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東施效顰(意思解釋)
※ 柏舟之誓的意思解釋、柏舟之誓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烽火連年 |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
| 出師無名 | 謂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征伐。 |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比喻指揮、調動得心應手。 |
| 哀而不傷 | 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①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后用來形容詩歌;音樂等含優雅哀調;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 |
| 活蹦亂跳 | 歡蹦亂跳。 |
| 材輕德薄 | 指才德疏淺。有時用為謙詞。 |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
| 目不轉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 三長兩短 | 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現多指死亡。 |
| 經緯天下 | 經,緯:治理。指治理國家。 |
| 多情善感 | 感情豐富,容易傷感。 |
| 古色古香 | (陳設、器物或藝術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古香:古書畫散發出的氣味。 |
| 慷慨悲歌 | 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
| 語短情長 | 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責。《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 國泰民安 |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 遺世絕俗 |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
| 一條龍 |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 |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 立竿見影 |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見功效。 |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 快人快語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說爽快話。 |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 轟轟烈烈 | 轟轟:像聲詞;形容巨大聲響;烈烈:火焰盛燃的樣子。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
| 連車平斗 | 形容冗員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