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兵秣馬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謂磨好刀槍,喂飽戰馬,準備戰斗。
出處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
例子鎮臣劉云佐與臣言,愿勵兵秣馬與敵馳角。明·陳子龍《通敵·權宜疏》
基礎信息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注音ㄌ一ˋ ㄅ一ㄥ ㄇㄛˋ ㄇㄚˇ
繁體勵兵秣馬
感情勵兵秣馬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指準備戰斗。
近義詞厲兵秣馬、厲兵粟馬、礪兵秣馬
反義詞馬放南山
俄語готовиться на случай войн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捻神捻鬼(意思解釋)
- 撥云見日(意思解釋)
- 二百五(意思解釋)
- 用智鋪謀(意思解釋)
- 以權謀私(意思解釋)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意思解釋)
- 驚心動魄(意思解釋)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釋)
- 遁入空門(意思解釋)
- 囊螢照雪(意思解釋)
- 東扶西倒(意思解釋)
- 不翼而飛(意思解釋)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釋)
- 酒能亂性(意思解釋)
- 拔茅連茹(意思解釋)
- 兵微將寡(意思解釋)
- 結纓伏劍(意思解釋)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釋)
- 一條龍(意思解釋)
- 熱氣騰騰(意思解釋)
- 不合時宜(意思解釋)
- 密鑼緊鼓(意思解釋)
- 竹籃打水一場空(意思解釋)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釋)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釋)
- 無所畏懼(意思解釋)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釋)
- 甘拜下風(意思解釋)
※ 勵兵秣馬的意思解釋、勵兵秣馬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四海之內都會有知心朋友;盡管遠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遠也親近。海內;四海之內;古時候認為中國四周都是海;把國內稱為海內;現泛指世界。天涯:天邊;比鄰:緊靠的邊鄰。 |
| 日甚一日 | 一天比一天厲害。 |
| 風言影語 | 捕風捉影的話語。 |
| 所作所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為。 |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
| 說雨談云 | 雨、云:男女歡合。談論男女歡合之事。 |
| 顧后瞻前 | 同“瞻前顧后”。 |
| 無時無刻 | 時、刻:時間;時候。沒有一時一刻。 |
| 空費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 經緯天地 | 經:絲織品的直線;緯:絲織品的橫線。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經營天下,治理國政。 |
| 纏綿悱惻 | 纏綿: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悱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無法排遣。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也作“悱惻纏綿”。 |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 一條龍 |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 |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 禮壞樂缺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 鮮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形容鮮血流淌不止。 |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 笑貌聲音 | 笑貌:表情;聲音:談吐。指人的言談、態度等。 |
| 屢試不爽 | 屢次試驗都不錯。 |
| 如出一轍 |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 風風雨雨 | 刮風下雨,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 |
| 唯利是圖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 薪盡火滅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死亡。 |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 光怪陸離 | 光怪:奇異的光彩;陸離:色彩繁雜。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