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基礎信息
拼音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注音ㄕˋ ㄅ一ㄝˊ ㄙㄢ ㄖˋ,ㄍㄨㄚ ㄇㄨˋ ㄒ一ㄤ ㄉㄞˋ
繁體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感情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是褒義詞。
用法復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近義詞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英語After a scholar's absence of three days, one will see in him a man changed for the better.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逆道亂常(意思解釋)
- 敵眾我寡(意思解釋)
- 上下其手(意思解釋)
- 黃臺之瓜(意思解釋)
- 刑期無刑(意思解釋)
- 遺形藏志(意思解釋)
- 掉以輕心(意思解釋)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釋)
- 源源不斷(意思解釋)
- 鋪天蓋地(意思解釋)
- 惹事生非(意思解釋)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釋)
- 雄心壯志(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專心一志(意思解釋)
- 令人滿意(意思解釋)
- 嘰嘰喳喳(意思解釋)
- 將奪固與(意思解釋)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釋)
- 踵武前賢(意思解釋)
- 不合時宜(意思解釋)
- 顯親揚名(意思解釋)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釋)
- 薪盡火滅(意思解釋)
- 可有可無(意思解釋)
- 茍合取容(意思解釋)
- 驚心悼膽(意思解釋)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的意思解釋、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秋高氣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
| 經邦論道 | 指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比喻位居高層 |
| 莫衷一是 | 莫:不;還是;衷:折衷;斷定;是:對。指不知哪個正確。形容各種意見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比喻機會難得,機不可失。 |
| 取長補短 |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
| 誅求無度 | 斂取、需索財賄沒有限度。 |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 |
| 男女授受不親 | 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 詐奸不及 | 猶言十分奸詐。 |
| 吳頭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
| 國泰民安 |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 之子于歸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 散帶衡門 |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 |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 裊裊婷婷 | 裊裊: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
| 前仆后繼 | 仆:倒下;繼: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緊跟上去。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 |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 寥寥無幾 | 寥:稀少;很少;無幾:沒有幾個。形容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
| 陰陽怪氣 | 形容態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
| 主人翁 | 當家作主的人。 |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黃色。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 |
| 命途多舛 | 舛:不順,不幸。命運充滿不順。指一生坎坷,屢受挫折。 |
| 欲速則不達 | 速:快;達:達到。指過于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