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0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
基礎信息
拼音xiōng dì xì qiáng,wài yù qí wǔ
注音ㄒㄩㄥ ㄉ一ˋ ㄒ一ˋ ㄑ一ㄤˊ,ㄨㄞˋ ㄩˋ ㄑ一ˊ ㄨˇ
感情兄弟鬩墻,外御其侮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分句;用于兄弟間。
近義詞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英語Brothers quarrelling at home join forces against attacks from withou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天經地義(意思解釋)
- 旁敲側擊(意思解釋)
- 胸無大志(意思解釋)
- 一無所有(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意思解釋)
- 反求諸己(意思解釋)
- 居重馭輕(意思解釋)
- 富貴不淫,威武不屈(意思解釋)
- 高步闊視(意思解釋)
- 今來古往(意思解釋)
- 快心滿志(意思解釋)
- 半吊子(意思解釋)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釋)
- 路無拾遺(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懸石程書(意思解釋)
- 戰戰業業(意思解釋)
- 妙語連珠(意思解釋)
- 斷章截句(意思解釋)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釋)
- 可有可無(意思解釋)
- 過甚其詞(意思解釋)
- 忘乎所以(意思解釋)
- 冒失鬼(意思解釋)
- 蕩然無余(意思解釋)
- 躍躍欲試(意思解釋)
- 末大必折(意思解釋)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的意思解釋、兄弟鬩墻,外御其侮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素昧平生 | 一向不了解。指與某人從來不認識。素:從來;昧:不明白;不了解。 |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 反哺之私 | 反哺:幼鳥長大后,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
| 鍥而不舍 |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
| 處之泰然 |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于衷。也作“泰然處之”。 |
| 志滿意得 | 志向實現,心滿意足。 |
| 揮霍無度 | 任意花錢沒有節制。揮霍;亦作“揮攉”。搖手稱揮;反手稱攉。引申為任意花錢。度:限度。 |
| 玩世不恭 | 舊指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玩世:用消極、游戲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 |
| 簡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點。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 |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
| 結駟連騎 | 隨從、車馬眾多。形容排場闊綽。 |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 風和日麗 | 和:柔合;溫和。輕風柔和;陽光燦爛。形容天氣晴和。 |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 罪上加罪 | 指罪惡更為嚴重。 |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塊毛皮;吉光: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毛皮為裘;入水數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殘存的極其珍貴的文物。 |
| 勝友如云 | 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 眾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為大家所敬仰。 |
